English

核心是课程设置关键是教师素质

1999-01-2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我有话说

江苏省自1990年以来,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建立了一整套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体制。近日,我们在江苏各地采访,听到许多同志说:在江苏,提到素质教育,不能不提到省教委副主任周德藩。这位已经在教育管理和实践工作上探索了三十多年的“老园丁”,一直是江苏基础教育战线上的带头人。为了解江苏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记者专门采访了他。

“江苏省推进素质教育起步探索的第一阶段是从1990年开始的,省教委颁布的《关于当前小学教育改革的意见(试行)》,是它的重要标志。从1997年6月份召开的全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开始,江苏省素质教育就转入第二个阶段——深入实施阶段,其重要的标志就是省政府转发省教委《关于在全省中小学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意见的通知》。”

在第一阶段,经过7年的努力,我们初步构建了素质教育理论的基本框架,制定了小学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目标要求,形成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从目标、课程、考评评价等基本环节入手,开始了由点到面、多层次、多方案的探索,素质教育深入到课程,进入到课堂。以语文为代表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借助于小学低年级的包班形式开展的课程综合化实验获得成功,总结了经验,活动课程得到了强化,并逐步规范;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的试行,推动了考试评价改革,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入学的要求,逐步得到落实;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广泛开展,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以科研为先导,改革实验研究呈现出生机勃勃,全省出现了一批坚定不移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的优秀学校;以江阴、吴江为代表的县(市)实施素质教育由教育部门行为已逐步发展为政府行为。第一阶段这些重大的改革措施和进展为江苏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这两年是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各地发展不平衡,课程改革有待深入,运行机制,制约机制,评价机制,社会参与机制还有待完善,还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生过高的课业负担。

周德藩说:“在强调打基础和规范的时候,我们反复指出,要重视发展和创新。打好基础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我们强调打基础方法要科学,着眼于发展。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强化基础和规范的同时,要格外注意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发展孩子的个性,强调发展孩子的创造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更加重视青少年生动活泼发展的问题,更加重视和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强调发展并不否定基础,重视创新也不排斥规范。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的特级教师于永正对此有个十分形象的比喻。他说,这就好比红豆、黄豆、绿豆,开始出土的时候都是两个瓣,但长着长着就不一样了。我们追求的是既有规范又有创新,既有扎实宽厚的基础,又有个性充分发展的那么一种境界。

有人讲,素质教育到底怎么搞?抓什么才能抓到重点?在这方面,周德藩有一句常挂在嘴上的话:“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课程问题。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强课程计划管理,加大学科教学的改革力度,改进课堂教学,做好深化改革的大文章。说到底,就是三句话,第一句‘从语文学科切入,带动各门学科强化基础’;第二句‘改革强化外语教学,为江苏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第三句‘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带动教学现代化’。”

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必须提高教师素质,搞竞争上岗。有着长期一线教学工作经验的周德藩侃侃而谈,当前必须要特别注意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第一、要提高教师的素养,必须在人文素养上下功夫。教师的素养包括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其中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可以合称为人文素养。人文素养达不到一定的水平和境界,要提高文明水准是困难的。问题是怎么去提高我们教师的人文素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人讲究实惠、注意功利的倾向在增强,而且比较浮躁,不顾及长远后果,追求眼前的功利目标。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采取措施,努力克服这一不良倾向。同时要鼓励教师在钻研教育教学业务的同时,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掌握善于从书报杂志、广播电视中吸取信息、知识和文化的本领。

第二、要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上花力气。

我们进入了信息社会,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迅速发展和普及。当代的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了解的水平上,一定要熟练地掌握这些技术,才能很好地用它来为教学服务。

第三,要很好地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增强改革开放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很好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他的教育思想。尤其是校长一定要有改革创新和眼界开阔的开放意识。要主动关心和了解社会经济变革。思想保守,眼光短浅,就很难克服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的束缚,也就很难在深化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打开新局面,创造出新业绩来。

教育要大力发展,教师队伍必须搞优胜劣汰。中小学教师要竞争上岗,已经是大势所趋,谁的个人素质好,更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谁更勤奋,谁就能在这条战线上站稳脚跟。否则,必然面临被淘汰的处境。试想一下,如果你对教材,对自己的教育对象都不甚了解,甚至还对学生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那么你到底还能不能继续留在教师岗位上自然就会成为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